close

來聊聊春節假期都在做些什麼吧!同時也來聊聊日劇。


作息方面,都是中午起床,半夜兩點左右睡覺。
我想我並沒有特別喜歡或適合白日或黑夜生活。好好調整的話,兩種都可行吧!
但是,心情上來說,是比較喜歡晚睡晚起的夜貓子生活的。

因為有種叛逆的感覺。

有鑒於我之後有好一陣子可以不必早睡早起,春節期間當然就能好好練習囉~!
.....阿,果真,「叛逆」這種事,我還是得練習的啊。

 

還有一點:比起喝啤酒,我更習慣喝咖啡呀。
這麼一來,自然是較可能晚睡了。

 

春節期間,看了「倒數第二次戀愛」這部日劇。
目前已將第一季(2011) 和SP 看完,第二季也快結束了。
我認為第一季是比較精彩的,比較有個主題性:沒有戀人、不再「青春」的中年人生,也是可以很充實快樂的。只要看著未來,把生活的各種體驗(包括新戀情)當作是「倒數第二次戀愛」就好了。不要想著「快結束了」,而是得想著「至少還有一次戀愛」。
然後必須為活到這個年紀的自己感到驕傲。年紀不該令自己感到羞恥,因為「活過」是件需要努力的事情。
..... 我只有中年人一半的年紀,大概也只能有這個程度的理解。XD

至於第二季,有一點靠著「預告」和 cliffhanger (令人緊張、扣人心弦的結尾)來撐起劇情的感覺。
例如前面四集出現的加瀨亮的角色。僅僅只是為了讓大家好奇為什麼當初拋棄了女主角小泉今日子吧?
長谷川京子的橋段也是,有點斷斷續續的...... 角色設定和「砲友」的提議,固然令人好奇。但是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張力與連貫性。
各種小人物(如市長)也不夠新鮮。
不過也許,這部劇本意就是要營造出「生活感」吧!比起小說,比較像散文吧。也就是說,不希望有過度設計、掌控觀眾的感覺,而是想自然而然地帶入一點點的小思想等等。
總之,是推理懸疑劇的相反吧。XD 

也可以說是很日劇的日劇。

不過,這樣的日劇,也是有真正可怕之處的。因為比懸疑劇更貼近生活,你自然更容易接受劇裡出現的「富有哲理的名言」。
所以實質上,是很洗腦的;是在你不會察覺的情形下,一點一點的洗乾淨的!!
「看!中年人也可以活得很愜意的!」「看!鐮倉很美!」「看!平凡就是幸福!」
像是這樣的,一點一點地滲入觀眾的腦中。
不同於Legal High 之類的一口氣式的說教,這種從平淡中灌輸某種哲理的日劇,也許接受度更高吧!
如果生活作息固定,每天上班下班,每天有一點點壓力、有一點點想逃脫,但更根深蒂固的「懶」與「缺乏勇氣」,使自己不想改變、放棄規律的生活...... 對這樣的大眾、上班族而言,這種小哲理不僅不算是「說教」,還挺撫慰人心的啊!這就是被療癒的感覺啊!
那可是當然的:日劇可不是藝術電影,是要掙得收視率的!

我呢,也當過一陣子的上班族,需要打卡的那種。
在春節的前夕,沉悶的感覺真的到了頂點了。我的工作一點都不高壓,事實上非常地輕鬆。
但是隱隱約約還是知道自己被工作綁住了。
「特休怎麼排」、「請假一天要扣多少薪水」、「再x小時就可以下班了」,在公司時,自然就是會冒出這樣的想法。
所以春節的頭幾天看「倒數第二次戀愛」這種所謂療癒系但又好像有什麼哲理的日劇,真的再也合適不過了。
「哇,原來我的生活也會出現在螢幕上呢!」......這樣。
但連續地看了好幾集,就會越來越有莫名奇妙的感覺:

所謂的「療癒系」,到底是什麼意思?
我哪裡受傷了?


川普式的洗腦,在他話一開口的時候就令人反感。
但日劇式的軟性地洗腦,也許要過了好一陣子,才會察覺到吧!

哇,
我怎麼會不知不覺地就和朋友一起練起了「逃避可恥但有用」的片尾舞了呢?
我怎麼會越來越喜歡日式流行、化日本人的妝,覺得日本那種暖嘩嘩的配色就是比較可愛呢?
我怎麼會開始羨慕日本人的生活,把台灣叫作「鬼島」呢?
我怎麼會糊里糊塗地就覺得「這樣就好」呢?


趁春節換個作息,晚上三點再睡覺,可能可以換套視野唷。

以上。

 

arrow
arrow

    enkel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